但要進行實際的期貨交易,必須繳納一定的保證金。每種期貨品種的保證金水平不同,有高有低,高保證金的交易需要繳納約20萬的保證金。
期貨是一種以大眾產品(如棉花、大豆、石油等)或金融資產(如股票、債券等)為標的的標準化可交易合約,不同于現貨。期貨合約可以在一周、一個月、三個月或一年后進行交收。期貨交易合同或協議被稱為期貨合約,而交易場所則被稱為期貨市場。
期貨市場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江戶幕府時代的日本,米商會根據食米的生產和市場需求,決定庫存食米的買賣。
20世紀70年代,芝加哥的兩家交易所CME和CBOT創新性地發展了多個期貨產品,大力發展多個金融期貨品種,使金融期貨成為期貨市場的主流。在1980年代,芝加哥的交易所開始發展電子交易平臺。1990年代末開始,各國交易所開始出現收購合并的趨勢。
中國古代已有商品信用和遠期合約制度,民國時期上海曾出現多個期貨交易所,市場一度出現瘋狂熱炒。偽滿洲國政府也在東北的多個城市設立期貨交易所,主要經營大豆、豆餅、豆油期貨貿易。但在中國大陸建立期貨交易所要到1992年才開始,然后各省市紛紛效仿,開設了數十家期貨交易所,一度超過全球其他國家的期貨交易所總數。但在1994年和1998年,中國國務院兩次大力收緊監管,暫停多個期貨品種并勒令多個交易所停業。
截至2021年6月15日,上海證券報報道,我國期貨市場套期保值效率在90%以上的品種超過五成,期現相關性在0.9以上的期貨品種超過六成。在成熟的期貨品種中,例如銅、棉花和大豆,其期貨價格已逐步成為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的定價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