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汽車是下一代智能終端,它的涵義已經超越了一輛普通的車。未來,你的下一臺電腦、手機、甚至房子都可能是一臺智能汽車。蘋果、華為等巨頭也在布局自動駕駛技術,加入“智能車”這個大家庭。
那么,智能汽車市場競爭激烈,各個車企紛紛加碼研發,掀起了一輪全球新能源汽車熱潮。文章中提到,低利率時代逼迫投資者追逐有限的優質標的,市場對公司價值的判斷正在非常夸張地前置,使得傳統的估值思路在一定程度上失效。現在,需要用新眼光來看待估值方法和投資風險。
馬斯克最近在內部信中表示,特斯拉的利潤只有1%,但基本認為這1%就是瘋狂增長的種子。特斯拉的“車企的營收+科技股的利潤率”模式讓特斯拉的市值超過了豐田和大眾汽車的總和,連馬斯克本人都發推特說,覺得股價太高了。
文章還提到,低利率推高了估值,而疫情下的各國經濟政策(尤其指的是央行“放水”),讓高估值集中在有想象空間的領域(比如科技和醫療),在資本市場的作用下,“以太效應”很明顯,新能源賽道的投資故事也成立。
因此,智能汽車車企需要在研發、人才、品牌、用戶關系、生產制造等領域不斷投入,開創新的護城河和競爭力。特斯拉、蔚來、小鵬、理想等車企都在積極布局未來,爭奪市場份額。現在,各大車企都在加強自動駕駛技術的研發和應用,哪家公司能率先突破,誰就將跑在智能汽車競爭的最前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