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基金的七竅門:
竅門一:數量控制在3只以下。 俗話說,多則不精,基金定投也是同樣道理。既然是投資,那肯定要定期管理,如果投資超過3只,一般很難有精力每月都一一分析,那就變成了瞎投亂投,管理上不僅混亂,而且很有可能一些基金投資方向相同,屬于重復投資,無法降低風險。
竅門二:定投至少5年以上。 真正的基金定投,應該是要跨越至少一個牛熊輪回周期。熊市多買份額多做積累,牛市少買份額,最后高點減倉全部出貨,這才是基金定投贏利的方式。結合中國股市,一輪牛熊轉換差不多要4年,所以建議投資者至少做好5年左右的投資期準備。如果你只打算投資1~3年,那么基金定投并不適合你。
竅門三:選擇合適的基金。 貨幣型和債券型基金——本質上不適合基金定投,因為凈值比較穩定,波動很小。但是某些情況下可以當股市上漲到某一階段高點,面臨明顯的下跌風險時,可能就有必要把基金定投的資金轉到貨幣型或債券型基金上,做必要的風險規避,這也是趨勢定投、智能定投的主要投資策略。
股票和指數型基金——基金定投的主力品種,波動大。這兩類基金具體選哪個,投資者一般各有說法。股票型基金這里特指的是主動管理型股票基金,而指數型基金是被動管理型股票基金。一般來說,從發達國家長期投資經驗來看,指數基金長期業績確實是可以戰勝95%以上的主動管理型基金,但是由于中國股市非有效市場,因此實際統計數據表明主動管理型股票基金反而業績更為突出。
但是否就應該投資股票型基金呢?這里又存在一些問題:500多只基金里選哪一只?它的業績能保持穩定嗎?它的基金經理可以保持5年、10年甚至20年嗎?因此,如果你定投一只股票型基金,意味著你必須要多花時間關注它,包括它的投資策略、投資業績、投資風格,特別是基金經理有無更換等。在目前中國市場,很難說一個基金經理會連續任職超過5年以上。而如果定投一只指數型基金,由于是被動跟蹤指數,哪怕中途更換基金經理一般也無太大影響,因此反而沒有這方面的問題。
假如只做一只基金的定投,要么選擇代表全面又被動跟蹤的指數型基金,例如滬深300指數、MSCI中國A股指數等;要么選擇盈利能力較強的股票型基金,包括配置型基金。如果做2~3只基金定投的組合,那么可以選擇不同風格的主動管理型股票基金做定投組合,例如藍籌、中小盤這類不同風格的組合。特別提醒,如果是以后考慮做基金轉換的,請千萬確認你定投的這只基金能否做基金轉換,例如一些LOF類基金是無法進行基金轉換的,其中有很多的指數型基金包含在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