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次新股是A股歷史悠久的傳統,作為國內股票市場的特色,一直是最受關注的題材之一。這樣看起來司空見慣的東西,也有投資者疑惑的地方,有人就問:到底什么是次新股?炒次新股的邏輯是什么?
次新股是什么
次新股,一般是指在A股上市時間不滿一年的股票。新股上市之前,股民去申購,申購得到的股票就是新股,而新股上市之后,開始交易換手,就成為了次新股,當上市超過一年之后,次新股就變成老股了,沒那么絢麗了。
炒次新股是A股歷來的一種暴利游戲。次新股的機會不僅在于中簽新股,畢竟這里面主要是運氣成分,更重要的是新股打開漲停板之后的炒作機會。
炒次新股的邏輯是什么?
有人會對炒次新股的現象嗤之以鼻,認為是個擊鼓傳花的游戲,本身是不合理的。但在股票中,市場說了算,存在即是合理,這個理就是邏輯。我們來看看炒次新股的邏輯到底是什么。也就是次新股到底有哪些優點,可以讓資金去炒作。
1、流通盤小
新股上市之后,只有公開發行的股份是可以流通的。也就是說,沒有流通的股份,對股價不會造成影響。由于流通的股份比較少,從資金和股份的供需角度來講,資金的買入行為就容易推升股價上漲。反之,當股份全部流通之后,想大幅拉升股價就比較難了。
2、沒有套牢盤
一般情況下,新股上市之后會一路上漲,里面沒有套牢盤,參與者都是盈利的。主力資金在新股打開漲停板時,會非常迅速地拿到足夠數量的籌碼,然后可以繼續拉高股價,由于沒有套牢盤,所以在拉升的過程中,不會有一解套就跑的行為,不會影響上漲的動能,使得股價能持續大幅上升。
3、沒有減持壓力
新股上市的時候,原始股東的股份會鎖定3年,而小非股東,也得鎖定1年,所以上市后沒有減持的壓力。這樣的話,無論股價炒多高,都不用擔心股東的減持把股價打下來。實際上,不用等到股東實際減持,只要參與的交易者知道股東將要減持,就會提前行動賣出股票,導致股價下跌。
4、沒有不利消息
由于大非小非股東還沒減持,為了手上的股份能賣一個好價格,大小非會有很強的呵護股價的動機。所以,在上市后的第一年,很少會出現公司的負面信息。有人說,新股上市第一年是次新股炒作的黃金時間,就是這個道理。一年之后,股價將面臨各式各樣的麻煩,比如股東減持、業績下滑、募集資金投向收益不佳等等。
炒次新股有哪些特點?
在次新股的炒作當中,有一些很明顯的特點,可供學習觀察。不提倡炒次新股,但是知道了這些特點,對股票市場的了解就會深一點。實在弄不懂的話,在不收認購費的私募排排網上也有很多專業觀點可供學習。
1、板塊效應
板塊內個股集中上市,會給次新股炒作帶來非常好的條件。喜歡做熱點的人都知道一個原理,叫板塊效應。有板塊效應的次新股相對單打獨斗的來說,比較容易拉升和出貨,比如龍頭可以帶出龍二、龍三甚至更多,板塊可以承載更大體量的資金,而在行情中后期,拉一下龍二、龍三,龍頭股也會同時吸引資金的關注,出貨就變得方便了。所以,當你要觀察次新股的時候,可以關注一下最近上市的次新股,有沒有哪個板塊內的公司是密集上市的(5家以上),并且之間關聯度較大,這樣一旦炒作起來,很容易形成聯動效應,成為炒作焦點。
2、板塊趨勢
炒作次新股,市場趨勢非常重要。在次新股開板首日,如果大多是高開低走打跌停的,那么后續走勢很可能是持續下跌,任何一只次新的結局都差不多;如果次新股開板首日大部分仍舊繼續往上走,那么之后繼續上漲的可能性就比較大。舉個栗子,牛市的時候,大趨勢非常好,這時候次新股炒多高都是可能的。而遇到熊市,次新股一開板,資金就很有可能紛紛出逃,那就沒有之后的進一步上漲。
3、股東人數變化
次新股還有一個重要的觀察點,就是上市公司的股東人數。股東人數越少,說明籌碼越集中,股東人數越多,說明籌碼越分散。在籌碼集中的時候,股東容易形成合力,股價更可能上漲。反過來,分散的籌碼就像是一盤散沙,在拉升的時候,容易出現大量的賣盤,導致拉升受阻,股價回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