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消息對華泰證券的股價造成了影響,1月3日開盤后股價大跌,盤中跌幅一度超過8%,之后股價有所回升,收盤價為11.89元,跌幅為6.67%。
根據華泰證券公布的配股公開發行證券預案,公司計劃通過向原股東配售股份的方式進行公開發行證券,本次配售股份數量為27.23億股,其中A股配股股數為22.07億股,H股配股股數為5.16億股。
據了解,此次募集資金總額不超過280億元,主要用途包括發展資本中介業務(不超過100億元)、擴大投資交易業務規模(不超過80億元)、增加對子公司的投入(不超過50億元)、加強信息技術和內容運營建設(不超過30億元)、補充其他營運資金(不超過20億元)。
華泰證券稱,此次配股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發揮連接實體經濟與資本市場的橋梁作用,為股東創造更大回報。然而,中小股東對此并不滿意。
需要注意的是,配股并非免費贈送,而是需要投資者自己花錢購買。因此,對于投資者來說,如果參與配股就意味著需要投入更多資金購買股票。對中小投資者而言,無論是否參與配股,都將面臨一定的損失。
在華泰證券的股吧里,投資者幾乎都在唱空,認為該公司是在吸血,將中小股東當作韭菜,甚至有投資者向證監會投訴。
券商配股“吸血”并非個例。事實上,配股一直是券商補血的常用手段,這一方式一直為廣大中小投資者所詬病。
2022年,共有8家上市券商通過定向增發、配股、可轉債等方式進行再融資。其中,長城證券、國金證券通過定向增發的方式,分別募集資金76.16億元、58.17億元;中信證券、東方證券、興業證券、財通證券等4家券商采取配股的方式,分別募集資金223.96億元、127.15億元、100.84億元、71.72億元;此外,中國銀河、浙商證券采取可轉債發行的方式,發行金額分別為78億元、70億元。
去年9月,中金公司還曾公布配股預案,計劃以“10配3”的比例配售8.77億股,預計募集資金270億元。
頭部券商素有“三中一華(中信證券、中信建投、中金公司、華泰證券)”的說法,而此次配股的華泰證券與中信證券、中金公司采取的配股方式都是一樣的,并且配股金額都差不多。三家券商共計配股金額高達830億元。
頭部券商采取這種做法,確實令小投資者感到膽顫心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