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電影拍攝過程中,畫面和聲音是分開記錄的。打板的目的是在后期剪輯時將錄制的聲音和畫面同步起來。在畫面上的場記板合上的那一格和聲音素材中的咔噠聲是用來進行同步的參考點。
場記板上還記錄著本條鏡頭的素材信息,用于剪輯時的素材管理。此外,場記板還有聲畫同步的功能,俗稱“合板”。
場記板是一塊寫著場次、鏡次、導演、片名、影片公司等資料的小木板,一端可以開合,可以發(fā)出清楚的響聲,以便剪輯時的聲畫同步工作。
補充資料: 打板的由來:電影工作者在長期實踐中摸索出一個便利的方法,他們使用一塊帶有黑白相間條紋的小板,板上簡要地寫下一段膠片的相關內(nèi)容,在拍攝每個鏡頭前先拍攝這塊“板”,在每段膠片的開頭都有一個場記板的鏡頭,為后期制作時的工作人員提供了識別信息,他們會知道這段膠片是哪部電影的哪個場次的哪個鏡頭,從而很容易識別。此外,其他工作人員如服裝、化妝和道具等也可以借此避免在不同時期拍攝的鏡頭中出現(xiàn)細節(jié)瑕疵,從而避免錯誤發(fā)生。
這樣做的好處有: 1.作為每段膠片的開頭標記,便于剪輯時識別; 2.利用打板的聲音確定準確的聲像定位,是后期音效編輯工作的起點; 3.場記板可以幫助服裝、化妝、道具等其他職務人員區(qū)分特定鏡頭,避免在細節(jié)上出現(xiàn)瑕疵從而影響作品質(zhì)量。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