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從1968年開始計算黃金與白銀的比率。這個金銀比值普遍運行在較大的區(qū)間,平均值為53.34倍,核心區(qū)為35-80倍。
其次,金銀比的歷史走勢顯示,20世紀80年代初是金銀比的分水嶺。在此之前,黃金與白銀的比率大致保持在40倍以下,此后兩者的比率繼續(xù)擴大。從1990年到1993年,最高比率達到100.8,然后又回落到接近平均水平。近期的異常情況主要發(fā)生在2008年第四季度和2011年第一季度,其中兩者的比率在2008年迅速上升至81左右。這是因為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fā)后,黃金因其儲備貨幣和避險功能而大幅上漲,而白銀則因其工業(yè)需求萎縮和價格低迷而上漲。但是在2010年和2011年,白銀投資需求大幅增長,白銀市場進入瘋狂狀態(tài),金銀比持續(xù)下降。投機泡沫破滅后,價格暴跌,比率回到平均水平。
此外,與黃金相比,白銀的價格波動性較大。這是因為白銀市場容量較小,投機傾向較高。從增量需求的角度來看,白銀的總需求量僅為黃金價值的15%。同時,由于白銀開采量較小,大部分歷史上開采的白銀已經(jīng)消耗殆盡,其表面持有的價值也明顯低于黃金。由于銀庫存分散且回收成本較高,相當一部分白銀被用于首飾或銀器,不能自由流通。
最后,從投資者結(jié)構(gòu)來看,白銀的投機性更強。由于其投資門檻較低,白銀投資者的結(jié)構(gòu)更分散,且基本沒有央行儲備,因此決策更為短期。市場容量較小也導致更多的短期投機資本介入。因此,同樣數(shù)額的資金對白銀市場的影響要大得多,從而使得白銀市場的波動性明顯高于黃金市場。
總的來說,黃金和白銀都是貴金屬投資的一種選擇,具有自身的特點和趨勢。在進行理財投資時,選擇黃金或白銀都是不錯的選擇,它們都是相對安全的理財產(chǎn)品,并且操作也比較簡單。但是,黃金和白銀之間有一些不同之處,如投資門檻、價格波動性和投資者結(jié)構(gòu)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