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股市的一個重要特點是國有股和法人股上市時承諾不流通。因此,在市場中只有流通股按照股價進行交易,而指數是根據總股本加權計算的,這就形成了操盤上的“以少控多”的特點。例如,1997年以前的東北電氣和吉林化工就是明顯的例子。由于這兩只股票的總股本較大而流通股數量較少,只需動用少量資金就能部分控制指數。
從2001年開始,中國證監會逐漸提出解決國有股不能流通的問題,盤活國有資產,并出臺了一些方案。然而,在這些方案出臺時,流通股東以超高市盈率購買了流通股,而這些方案都或多或少地損害了流通股東的利益。因此,市場對“國有股減持”改革做出了負面反應。受市場壓力迫使,中國證監會宣布暫停“國有股減持”改革。
然而在2005年,中國證監會再次提出“股權分置改革”,實質上仍然是國有股減持。不同的是,這一改革以消除股權分置為目標,連法人股的流通也包括在內,引發了市場的極大不認同。市場對股權分置改革的分歧仍然非常大。
因此,中國股市在2011年進入了一波大熊市,被譽為全球最熊的市場。股指一路下跌,跌回了幾年前的原點2228點。
關于交易規則,T 1交割、T 1交收是指交易雙方在交易次日完成與交易有關的證券和款項的收付。也就是說,買方在交易次日收到證券,賣方在交易次日收到款項。我國上海證券交易所和深圳證券交易所對A股都實行T 1交收。
為了抑制過度投機行為,防止市場出現過大的暴漲暴跌,證券交易所規定每天的證券交易價格在前一個交易日收盤價基礎上的波動幅度有限。目前,上海證券交易所和深圳證券交易所采用10%的漲跌幅限制。(ST股和未完成股改的S股的漲跌幅限制為5%,創業板試點注冊制后漲跌幅限制為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