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回歸香港上市的中概股需要滿足市值大于400億港元或市值大于100億元且最近一個財年盈利不少于10億元港幣,或者在2017年12月15日前在合格交易所上市的要求。目前,還有41只中概股在排隊等待回歸香港上市,包括了網易、京東、拼多多、百度、肯德基、必勝客、中通快遞、好未來、新東方和騰訊音樂等。
港交所在中概股回歸的概念支持下,股價已累升7.2%,遠跑贏同期恒指的跌幅。然而,港交所的估值略高,預計今年市盈率接近35倍,比過去五年平均值要貴,也比美國納斯達克和洲際交易所的預期市盈率高出22.2倍和21.4倍。全球經濟陰霾下,中概股回歸長遠有利于推高港股每日成交量,但對港交所的實質盈利貢獻短期未必有太大幫助。
中資券商股的市帳率比港交所更低,例如康希諾的保薦人中信里昂的母公司中信證券,以及阿里巴巴的保薦人中金。其他在香港活躍的中資券商股,其市帳率亦低過一倍,如此估值極具吸引力。
中概股回歸香港第二上市雖然成為熱潮,但需要注意的是,發(fā)行價是基于美國ADR價格,加上股價在回歸前已經被炒高,定價已偏高,水位未必充足。因此,在美國買入中概股是更劃算的選擇。
香港的網上證券交易平臺收費低,每筆交易傭金僅需0.99美元,而且可在珠海做身份驗證,以轉帳方式把資金存入證券買賣戶口,是最直接參與中概股回歸的財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