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證綜指曾在2007年10月18日達到歷史最高點6124點。當時,反映流通市值變化的中證A股指數為3474點,萬得全A指數為3957點。2015年6月12日,中證A股和萬得全A指數分別達到5443點和7258點,比2007年最高點分別高出50.8%和76.3%。但與此同時,滬市股票僅反映在上證綜指中,卻僅到達5178點,比最高點低了15.45%。這表明了泡沫的巨大規模和資金流向大盤藍籌股的趨勢。在當前的去杠桿、去泡沫、流動性收緊的背景下,相對緊缺的資金更傾向于配置在市盈率、市凈率較低的大盤藍籌股上。這也就是股市投資理念進步的表現。以指數表現為例,代表大盤藍籌的上證50指數和滬深300指數在2017年初至6月23日分別上漲8.20%和7.14%,而上證綜指僅上漲1.17%。與此相比,深市的中小板綜指下跌3.60%,創業板綜指下跌9.44%,差異較大。因此,有關方面需要客觀宣傳不同指數的結構和內涵變化,幫助投資者正視市場發展規律,提升他們在市場上決策的能力,從而更好地保護他們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