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實際利率過高:實際利率越高,股價就越低。中國經濟二十年飛速發展,資金回報很高,實際利率居高不下。這使得理財產品收益很高,甚至可以超過10%,折合成市盈率是5-10倍。這也使得風險小于股市。
2、缺乏長期資金:雖然5倍市盈率,7-8%的股息,對于長期資金而言很低,但對于短期資金而言缺乏吸引力。由于金融嚴格管制,很多長期資金無法進入市場。隨著金融改革和滬港通等政策的推行,這種情況正在改變。
3、同質性問題:中國監管非常嚴格,加上長期資金缺乏,使得每家銀行業務都差不多,每只銀行股都變成了一只股票。這樣的結果會造成銀行股上漲時資金外流,流向其他銀行股。由于體量太大,銀行股很難成為短線炒作的對象。
4、對經濟周期的擔憂:中國經濟并沒有經歷傳統意義上的經濟周期,這讓經濟學家們都在期待中國經濟的衰退。然而,08年全球金融危機以來,金融思想已經發生了根本變化,經濟周期和傳統金融危機都可能不再是現實。由于系統性銀行和央行成為不可能倒閉的銀行,銀行股的長期低迷也可能與經濟周期無關。
5、社會心理因素:社會心理因素是最難以解釋的原因。銀行股價之所以長期低迷,可能只是因為人們對于銀行股價的認知已經固化,而不是基于分析和理性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