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01年,我仍在尋求確定性的交易,希望每次交易都是正確的。然而,在大盤兩次跌破2000點之后,我經歷了兩次無效止損后,開始決定進行長期投資。我選擇了一只股票,600788達爾曼,它經歷了深幅下跌和長達兩年的筑底過程。該股票有很高的每股收益、未分配利潤和凈資產,但我沒有采取保護性止損,導致我的持股很快從15元跌到了8元多。在持有該股票時,我想到了一個念頭:這么好的股票都不應該跌到如此低的價格,唯一的可能是業(yè)績虛假。最終,我在虧損了近50%后出清了所有持股。不久之后,該股票爆出了丑聞,凈資產也由奇高變成了負數(shù),證實了我的猜測。最終,該股票跌至三板市場的0.2元。這是一個被證實的教訓,我們不能被過高的每股收益、未分配利潤和凈資產所迷惑,而是要細致地分析公司的財務報表,并保持謹慎的態(tài)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