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股成本根據(jù)不同時間周期分為5、10、20、30、60、100個周期,不同的周期用不同的顏色表示,反映不同比例的持股成本。例如,100周期前的成本顯示為38%,意味著2年多前還有38%的籌碼持有。如果在這段時間內(nèi)股價下跌,則這38%的籌碼會被套牢,被套牢的籌碼的持倉成本可以通過獲利盤計算。
獲利比率是指所有獲利籌碼在當(dāng)前股票價格下占全部籌碼的比率。獲利比率越高,套牢盤就越少,股票上漲的可能性也就越大。反之,獲利比率越低,套牢盤越多,股票上漲的壓力也就越大。
平均成本則是所有籌碼的平均持倉價格。如果平均成本高于當(dāng)前股價,說明市場趨勢是下跌的,大多數(shù)籌碼都被套牢了。反之亦然。
獲利盤是指在當(dāng)前價格下,持股盈利的籌碼比率。與獲利比率不同的是,獲利盤可以針對不同價格水平進行觀察。
主要成本區(qū)間一般分為70%和90%兩檔,用來說明不同比例的籌碼集中在哪個價格區(qū)間。例如,90%成本在5-6區(qū)間,說明90%的籌碼的持股成本在5-6元之間,而剩下的10%可能則低于5元或高于6元。
集中度就是所有籌碼的密集度,集中度越低,說明獲利盤和套牢盤在不同價位分布較多,股票上漲的壓力會相對比較大,反之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