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基本情況
① 有的股票既在內地上市,也在香港交易所發行上市。
② 同一家公司完全同股同權。
③ 香港交易所對全世界開放,國際投資人很容易購買香港股票。
④ 目前內地投資人也可通過滬港通通道購買港股。
⑤ 滬港通雖然有50萬門檻,但這個標準不算高。
⑥ 目前通過滬港通購買的港股分紅一律扣稅百分之二十,這一稅收政策明顯不合理,期待監管部門不久會作出調整。
⑦ 不久的將來,同一家公司二地股價基本趨同的概率偏大。
2、具體事例
① 中國人壽
A/H溢價率177.53%。同一家公司同股同權,用同樣一筆錢在內地買100股,而在香港可買到接近300股。理性投資人作何選擇不言自明。當然,香港市場股價何時實現價值回歸無法準確判斷,投資人需要有足夠耐心。
② 中信銀行
1) 中信銀行A
今年至今大跌14%,跌幅大大高于銀行板塊平均水平。
最新市盈率只有4.89倍,市凈率只有0.55倍。這樣的估值水平在銀行板塊里屬最低的幾個之一。
因此,中信銀行在銀行板塊中屬相對低估。
2) 中信銀行H股
中信銀行A股股價極其低估,但它的股價還比同一家銀行的香港中信銀行H股高出81.91%!!!
中信銀行H股今年至今大跌27.87%。
中信銀行H股最新市盈率只有3.145倍。也就是說在銀行凈利潤沒有增長的情況下投資人三年多點即可回收投資成本。
市凈率只有0.267倍。也就是說你拿0.267元可購買一家全國性股份制銀行1元的凈資產!!!
可不要忘了中信銀行去年發了可轉債,公司大股東和管理層有做好業績,促進可轉債盡早轉股,提高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的迫切愿望!
理性的投資人更應關注中信銀行H股。
以上分析僅供參考,歡迎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