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回暖實際上出乎了很多人的意料,因為各種經濟數據并不支持這種回暖,尤其是大宗商品消費。但實際上的數據卻確實顯示了回暖。我認為造成這種回暖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首先要說的是,最大的推手還是中介,中介在過去的一年中,經歷了二手房跌了又跌,成交量從月3000套到1000多套后,終于明白要盡全力炒熱市場,才能在這個行業中生存。所以,永遠不要低估中介的力量,尤其是深圳中介的力量,因為2019-2021年的上漲就是中介的景觀。
其次,深圳市場的剛需積壓,自深圳指導價和限購限貸執行以來,深圳市場的剛需購房者一直在觀望,去年的明顯特征就是越跌剛需越觀望,新房95折等9折,9折等85折,使得二手房成交價一路走低。但是剛需之所以剛需,是因為總有購房的理由,比如孩子要上學,或者在深漂多年,需要一個家。另外,深圳樓市也沒有走過兩年以上的低谷期,認為出手時間到了也是情理之中。
再次,宣傳口需要深圳樓市回暖。目前全國經濟壓力下行,大家都不購房,如何能挽救樓市?樓市不挽救,又如何提振經濟?我多次在文章中說過,深圳樓市就是全國樓市的帶頭大哥,特區嘛!可以理解。你讓北京上海在回暖的第一線,顯然不符合房住不炒的精神。因此,深圳樓市必須回暖(至少從文字上看)。看南都、澎湃的文章走向,你也可以猜測出一二。
關于這個回暖的持續時間,我認為只會持續到三月份,之后就要開始走下坡了,回落到3000套左右的水平是較大可能的事件,原因有以下幾點:
首先,樓市的回暖必須要有實體經濟回暖的支撐,大家的口袋里要真正有富足的資金。深圳的房價之高,要能夠撐得住,怎么也得攢個幾百萬的首付并且穩定幾十年的大廠工作。現在,大家打開深圳的新聞看看,都是各種大廠年終獎大幅縮水+裁員的新聞。拿什么支撐深圳樓市源源不斷地回暖?真以為深圳中介嘴里的幾百萬跟天降財富一樣?
其次,在這個市場上,炒房客越來越少,剛需購房者的預算也有限,炒不起來。為什么炒房客少了?因為基本上沒有什么炒房客能夠抗得住2019-2021那波深圳樓市瘋漲的誘惑。炒房客都在山頂上吹風呢,自己撐下去都困難,手中的貨物都賣不出去,又拿什么購入新的貨物?幾個別有用心的中介還在發恒裕濱城30萬/平方米+的成交信息,我覺得他們太饑不擇食了。去年9月還有中介發過65萬/平方米+的成交,都深房理的老會員了,還在玩什么聊齋。
最后,中介炒作二手房回暖,調高了業主的胃口,坐地起價又開始重現江湖,二手房一定將重歸平淡。這一點也是最可笑的。市場本來就不好,非得搞得像一飛沖天似的。各種中介朋友圈曬簽約量,對。不少新人小白購房者會受到影響。但是賣房的業主同樣會被影響。最近看了不少中介自曝業主反價的文章,我感覺有點好笑,因為搞熱這個市場的是你們中介自己,又怎么能去責怪業主反價呢?
總之,我認為市場是否真正回暖,需要自己進行判斷,不要跟風。當然,目前購房還是比前兩年更加劃算一些。但是,是否一定是最劃算的,我認為現在下定論還為時過早。特別是現在二手房的筍盤并沒有像中介所說的那樣快速消化,而且新房庫存還在不斷增加中,新入市的房源除了部分去化還可以外,更多的還是賣不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