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裝備展在巴西約熱內盧舉行,中國的鐵路及軌道交通、電力等裝備集中亮相,彰顯了國際產能和裝備制造合作的升級。在世界其他地區,中國裝備也契合了所在國的發展需求。印尼港口碼頭上的船舶設備,中東地區使用的工程機械,都能看到中國裝備的身影。
國務院公布了《關于推進國際產能和裝備制造合作的指導意見》,將鋼鐵、有色、建材、鐵路、電力、化工、輕紡、汽車、通信、工程機械、航空航天、船舶和海洋工程等12行業分類實施,有序推進。目標是到2020年,與重點國家產能合作機制基本建立,一批重點產能合作項目取得明顯進展,形成若干境外產能合作示范基地,以及形成一批有國際競爭力和市場開拓能力的骨干企業。
由于相關政策利好的不斷出現,特別是“一帶一路”步入全面推進階段,以及國企兼并重組潮的推動,以下八大領域值得期待:
一、鋼鐵、有色企業。包括中國鋁業、精誠銅業、北方稀土、創興資源、五礦稀土、洛陽鉬業、寶鋼股份、馬鋼股份、包鋼股份、攀鋼釩鈦、柳鋼股份、武鋼股份等。
二、基建工程承包企業。如中工國際、中國交建、中國鐵建、中國中鐵、中國建筑、中材國際、中鋼國際等。
三、機械出口企業。如中聯重科、三一重工、廈工股份、達剛路機、柳工、徐工機械等。
四、電力設備與通信設備企業。如平高電氣、大連電瓷、特變電工、中國西電、中天科技、通光線纜、中興通訊等。
五、能源開發企業及油氣設備、管材管網企業。如中色股份、天富能源、新疆浩源、廣匯能源、首航節能、安控科技、江鉆股份、杰瑞股份、玉龍股份、久立特材、金洲管道、常寶股份等。
六、具有技術優勢的高鐵、核電企業。如神州高鐵、鼎漢技術、永貴電器、眾合科技、上海電氣、東方電氣、江蘇神通、中電環保、大西洋、鋼研高納、太鋼不銹等。
七、具備國企改革概念的航空航天、船舶工程企業。如中國衛星、航天動力、航天電子、航天長峰、航天科技、中國重工、中國船舶等。
八、自主品牌汽車企業。如上汽集團、長安汽車、東風汽車、一汽轎車、一汽夏利以及比亞迪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