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假期,我去了廈門玩,和我的幾個朋友聚了聚。我們發現,大家對基金的接受度要遠高于股票。厲害的基金經理很多人如數家珍,反而是翻幾倍的股票不怎么知道。
我們這幾個朋友都是中產左右的水平,大學畢業就回廈門工作了,投資都在做,但收益參差不齊。盡管這樣,他們仍然只用閑錢買點基金,不去碰股票。他們說:“把專業的事交給專業的人,放心。”
這一點我深有感觸。對我個人而言,我深知自己的投資能力是遠不如很多基金經理的。但我仍然選擇股票而不是基金。其實這也是人性的弱點之一,想要掌控一切。
春節后股市大跌,不止是個股,基金回撤也相當厲害。和基金相比,我的股票收益確實要差很多。
節后大跌時,我用閑錢買了劉彥春的景順長城鼎益混合。買了三次后,基金開始回升。我就沒再管了。前幾天看,它已經有15%的收益了。
有時候我也在想這樣的問題:是選擇好經理還是選擇好公司?投資基金容易還是投資股票容易?事實上都不容易。但對于普通股民,選擇好經理是更好的選擇。
尤其是今年這樣的震蕩行情,做股票很多人會在震蕩時虧掉大量本金。這是歷史規律,也是大多數股民逃不掉的怪圈。反而是買基金的人更容易穩住本金并持續投入。
我在買基金時只會想兩個問題:
1. 基金經理是誰?歷史業績怎么樣? 2. 基金估值在什么位置?相對安全性如何?
如果說買股票是信任一個公司,那買基金就是信任一個基金經理。所以在買基金時,首要考慮的就是基金經理。國內大佬很多,10年年復15%+收益的我覺得都值得信賴。這說明有穿越牛熊的能力。
其次,考慮在什么位置買。我買基金不會去定投,因為那是小白才做的事。有一定能力的投資者應該靠自己的判斷,用相同的資金買更多的份額。這是買基金的操作宗旨。所以買入位置是非常重要的。
經歷過春節后的大跌后,很多人因為虧損開始產生懷疑。他們懷疑市場不再走牛,懷疑基金經理能力有問題,懷疑資本市場對多數人不友好。
不管這些懷疑是不是真實的,但有一點可以肯定。好的基金經理永遠比普通投資者更懂投資,而且多數人定投基金會比炒股收益更高。
很多人買基金虧損最大的原因不是基金經理無能,恰恰相反。他們買了最厲害基金經理的產品,比如張坤、劉彥春、朱少醒、謝治宇等。而是買入的時機不對,基金越漲越買,而且越重倉,最后導致扛不住回撤。
所以對于股民,如果炒股一直沒什么收益,不如換個思路,去選擇一個值得托付的好經理,而不是去尋找一個好公司。這樣反而讓投資變得更容易,收益更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