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喜歡購買低價股,這只是市場不理性的一種表現。實際上,股價并不能代表公司的價值,而公司的價值是股價乘以總股本。以工商銀行為例,它現在的總股本是3600億股,股價是4塊多,實際總市值是1.5萬億。但如果總股本縮小到1000億股,此時股價是8塊多,實際總市值只有8000多億,實際上股價下跌了。但是市場在短期內可能認為它是漲價了,從4塊多漲到了8塊多。因此,在填權時股價下跌時通常會出現填權上漲的行情,這是市場的短期不理性,市場會認為股價變便宜了,這并不是因為股價下跌,而是因為股本變小了,因此現在是抄底的機會。
大多數散戶、小白和次新股玩家并不是專業人士,他們不熟悉股市的基本規則,這就造成了市場中短期的不理性。即使是老股民和專業人士也不可能完全理性。包括程序化交易在內,也不是完全理性的,因為買賣原則和觸發條件是由人定的,因此只能相對理性。大部分散戶和新手往往不理性,他們不斷地購買低價股。他們并不知道3塊錢的股價可能會跌到1.5元,他們可能會虧50%,他們認為低價股似乎風險更小,這是一種錯誤的認識,導致了市場的不理性。
專業交易員和游資群體正是利用了散戶的這種不理性,將更多的資金和關注放在低價股上,低價股更容易得到散戶的關注和跟風買入。因此,雙方一唱一和,就造就了大部分股民似乎都更喜歡關注低價股的長期的、常態化的不理性現象。而巴菲特和貴州茅臺則采用了反向策略,盡可能地避免散戶的情緒化行為,他們把公司B股的股本弄得很少,以至于股價長期高達每股十幾二十多萬美元以上,將不理性的大部分散戶拒之門外。
因此,市場不理性是普遍存在的,而且并不僅僅是散戶的問題。即使是專業人士也往往不理性。這應該告訴我們,投資要謹慎,避免盲目跟風,要有科學的投資策略。